跳转至

排序简介

「排序算法 Sorting Algorithm」使得列表中的所有元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。

  • 待排序的列表的 元素类型 可以是整数、浮点数、字符、或字符串;
  • 排序算法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判断规则 ,例如数字大小、字符 ASCII 码顺序、自定义规则;

sorting_examples

Fig. 排序中的不同元素类型和判断规则

评价维度

排序算法主要可根据 稳定性 、就地性 、自适应性 、比较类 来分类。

稳定性

  • 「稳定排序」在完成排序后,不改变 相等元素在数组中的相对顺序。
  • 「非稳定排序」在完成排序后,相等元素在数组中的相对位置 可能被改变

假设我们有一个存储学生信息当表格,第 1, 2 列分别是姓名和年龄。那么在以下示例中,「非稳定排序」会导致输入数据的有序性丢失。因此「稳定排序」是很好的特性,在多级排序中是必须的

# 输入数据是按照姓名排序好的
# (name, age)
  ('A', 19)
  ('B', 18)
  ('C', 21)
  ('D', 19)
  ('E', 23)

# 假设使用非稳定排序算法按年龄排序列表,
# 结果中 ('D', 19) 和 ('A', 19) 的相对位置改变,
# 输入数据按姓名排序的性质丢失
  ('B', 18)
  ('D', 19)
  ('A', 19)  
  ('C', 21)
  ('E', 23)

就地性

  • 「原地排序」无需辅助数据,不使用额外空间;
  • 「非原地排序」需要借助辅助数据,使用额外空间;

「原地排序」不使用额外空间,可以节约内存;并且一般情况下,由于数据操作减少,原地排序的运行效率也更高。

自适应性

  • 「自适应排序」的时间复杂度受输入数据影响,即最佳 / 最差 / 平均时间复杂度不相等。
  • 「非自适应排序」的时间复杂度恒定,与输入数据无关。

我们希望 最差 = 平均 ,即不希望排序算法的运行效率在某些输入数据下发生劣化。

比较类

  • 「比较类排序」基于元素之间的比较算子(小于、相等、大于)来决定元素的相对顺序。
  • 「非比较类排序」不基于元素之间的比较算子来决定元素的相对顺序。

「比较类排序」的时间复杂度最优为 \(O(n \log n)\) ;而「非比较类排序」可以达到 \(O(n)\) 的时间复杂度,但通用性较差。

理想排序算法

  • 运行地快,即时间复杂度低;
  • 稳定排序,即排序后相等元素的相对位置不变化;
  • 原地排序,即运行中不使用额外的辅助空间;
  • 正向自适应性,即算法的运行效率不会在某些输入数据下发生劣化;

然而,没有排序算法同时具备以上所有特性。排序算法的选型使用取决于具体的列表类型、列表长度、元素分布等因素。